当前位置:椰树人刊

消费者心理学分享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2-18 作者:华中营销公司 王胤 【字体:

学习了解消费者心理,基于消费者习惯的市场营销活动,对于消费者,可提高消费效益;对于经营者,可提高经营效益。

消费心理学是研究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目的是研究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在日常购买行为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及个性心理特征。消费心理学的学习内容包括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因素,消费者购买过程的心理活动,社会环境对消费心理的影响,消费者群体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消费态势与消费心理,商品因素与消费心理,营销沟通与消费心理等。

总结5种很常见的消费者心理,对营销工作有很大帮助。

1、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收到群体行为的影响,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通俗的说就是“随大流”。最明显的就是抖音APP上各类网红小吃,网红名人,网红地点被炒作红火起来,粉丝就争相购买、试吃、模仿、聚集等。

2、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沉锚效应普遍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消费者无法判断产品的价值高低的时候,他们会去选择一些同类的产品去做对比,比如同类产品中热销的产品价格趋势,让自己有一个衡量的标准。所以价格锚点是产品价格的对比标杆。通过利用各种锚点招数,或者利用产品对比和暗示来制造一种幻觉手段,来获得消费者对产品价值评估的认可,从而促使消费下单购物。例如:数码店大部分手机都有低中高三种配置,三种价位,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论哪个国产品牌档次的手机,中配中价位的手机永远是卖的最好,而且占了销量的80%左右。

3、巴德尔迈因霍夫现象

当你了解到一个新知识,比如新单词、新概念等,不久之后你就会发现短期内这个词会不经意的重现,觉得“我怎么好像在哪见过?”。这就是巴德尔-迈因霍夫现象。所以,当你在无意间得知一个品牌或产品,你会发现这个品牌或产品总是出现在你的视野里,而且不管是在广告里,还是在商场里又遇见你都会多注意两眼。

 4、稀缺效应

在消费心理学中,人们把“物以稀为贵”而引起的购买行为提高的变化现象,称之为“稀缺效应”。在销售商品时,人们常使用“一次性大甩卖”、“清仓大特价”来引诱顾客,使顾客提高购买行为。因为这次不买下次再也没有这样难得的机会了。这种消费的稀缺效应在日常其他领域中也常常发生,如人们对要摇号的东西总特别喜欢,非要占有不可,因为它罕见从而显得特别“香”,以拥有它为荣耀。又如画家的原作只有一幅就显得十分宝贵,因此,价格就比印刷得十分精美的高档复制品要贵得多,购买人也多得多。又如,人们对偷听到的信息总是如获至宝,秘闻总是爱听。所有这些,都是稀缺效应的结果。

5、推崇权威

推崇权威的心理,在消费形态上,多表现为决策的情感成分远远超过理智的成分。这种对权威的推崇往往导致消费者对权威所消费产品无理由的选用,并且进而把消费对象人格化,从而达成产品的畅销。比如,利用人们对名人或者明星的推崇,所以大量的商家在找明星代言、做广告。

把握好消费者心理,针对性的进行营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联系我们 | 集团邮箱 | 人才招聘 | 企业邮局
椰树集团 版权所有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路41号 信息中心更新维护
电话:0898-66796000-5110 传真:0898-66796000 琼ICP备050025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