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椰树人刊

此龙彼龙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0-31 作者:制罐一公司 王雅 【字体:

中华上下五千年,有讲不完的神话故事,也有许多数不清的神兽,能记全它们的少之又少,但其中有一种神兽,是个中国人都认识,那就是“龙”。“龙”在中国是尊贵和祥瑞的象征,巧的是西方也有龙,但西方的龙跟中国的龙在形象和地位上简直是云泥之别。

大家都知道,从很久很久以前,中国人就崇拜龙,认为它拥有神力能够呼风唤雨、掌控万物,皇帝还自称“真龙天子”。即使到了今天,大家心里都清楚,龙只活在神话当中,但还是把它当成祥瑞的象征,也把自己当做龙的后裔。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却是西方人最不能理解的行为之一。龙在英语里被叫作“Dragon”,西方人普遍认为这是种邪恶、阴险的生物。

东西方不光龙的地位不一样,连长相也不一样。中国龙角似鹿、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不管有没有长翅膀,上天靠神力。而西方的龙,身材类似恐龙或者蜥蜴,翅膀是蝙蝠那种无羽毛膜翼,上天靠翅膀。

同样是叫“Dragon”,为什么中国龙和西方龙的形态和地位差这么多呢?在中国流传比较广的是民国时期闻一多的推测,,在上古时期,中国各个原始部落以不同的动物作为图腾。其中一支蛇部落非常强大,吞并了其他部落并把对手的图腾动物融入自己的图腾里,最终成了龙图腾。在古代中国这种看天吃饭一年四季祈求风调雨顺的农业国来说,掌管水的神自然受到敬重。而且自秦汉时期中国大一统后,帝王们急需捧起一个大神来整合全国各地的信仰,最终被选中的就是跟农业息息相关的龙。当佛教这种新的信仰在隋唐时期传入中国时,龙也没有遭到打压,而是完美地融入了佛教,因为印度那边崇拜娜迦——即有灵性的巨蛇。 在佛教传说中,娜迦奉佛命守护泉水、河流,并且能造雨带来丰收,这和中国龙的形象完全相同,所以古人翻译佛经时直接把娜迦跟龙挂上了等号。既是司水之神,又是皇帝的祖宗,还是菩萨的手下,龙在中国的地位居高不下,在各地都有祭祀龙的习俗,也有供奉龙的庙宇。

在古希腊文中,“龙”跟“巨蛇”是同一个单词,通常指有超自然力量长了些奇奇怪怪东西的蛇,所谓“奇奇怪怪”有时候就是脑袋多,比如被大英雄赫拉克勒斯斩杀过的九头蛇海德拉,也被翻译成九头龙。公元前三世纪的希腊壁画上海描绘过一条海龙,依然以蛇身为主体长出了手,看起来跟中国龙惊人地相似。从形象上来说,这些龙有好有坏,有像海德拉那样吞食田地,蹂躏人畜无恶不作的,也有像天龙星座那样的奉天神之命看守宝物的守护龙。虽然龙亦正亦邪,但它们的战斗力远远不是人类比得上的,因此欧洲很多崇尚力量的民族都把龙当做自己的信仰。有些军队甚至拿龙当标志,领头的手持龙旗指挥士兵鼓舞士气,这种龙旗名叫“德拉孔”,很多历史学家认为这就是龙(Dragon)的原型。西方龙的地位和形象变成今天这样,归根结底就因为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启示录第12章第9节里,龙就是那古蛇,它名叫魔鬼,又叫撒旦,是来迷惑全天下的。随着基督教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信徒认同《圣经》的说法——龙就是邪恶的代表。而让龙的形象变成今天这样的蜥蜴形态,则是另外一本书——《贝奥武夫》。《贝奥武夫》完成于公元八世纪,是最早的古英语史诗。它在西方人心目中的地位相当于我们的女娲补天。受基督教的影响,这本书里对龙的形象有了全新的定位。自《圣经》和《贝奥武夫》后,西方龙的形象就这么确定下来了。

1583年,一个叫利玛窦的欧洲人来到中国传教,在这个过程中开始编翻译词典。在翻译“龙”这个字的时候翻译成了“像蛇一样的大虫”。而被他翻译成“Dragon”的是龙的前身——蛟。我们都知道蛟和龙是两种生物,相貌有一定的区别,但我们自己都不一定能分清蛟和龙,更别说老外了。因此当更多老外来到中国,看到抽象的雕塑和壁画,就以为龙就等于蛟,于是以“Dragon”称呼中国龙。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这个称呼依然没有纠正过来。

龙和“Dragon”涉及东西方两种文化的核心价值。中国不可能改变《圣经》中对Dragon是恶魔的界定,西方人也不可能改变中国人自古以来认为龙是祥瑞的界定。双方谁都无法同化对方,只能坚持世界文化多元,把原本就是两个概念,由于人为错误强和在一起的一个概念分开,各说各的概念,还历史本来面目,否则就会遇到麻烦。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中“龙”没有入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近些年有很多语言学家试图给中国龙另外翻译一个译名,跟邪恶的“Dragon”区分开。目前支持者比较多的是“Loong”,对“Loong”最合理地注释是“Chinese Seraphim”.更改错译是坚持世界文化多元性的表现,是实施文化主权的体现。在中国越发强盛的今天,我们的“龙”也不应该因为错译而错过国际舞台,希望错误能够早日改正过来,我们也能够骄傲地说我们是龙的传人而不被老外用异样的目光注视。




 


联系我们 | 集团邮箱 | 人才招聘 | 企业邮局
椰树集团 版权所有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路41号 信息中心更新维护
电话:0898-66796000-5110 传真:0898-66796000 琼ICP备050025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