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椰树人刊

“吃货”苏东坡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0-31 作者:立法传承处 赵旭 【字体:

东坡先生在文、诗、词三方面都极高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可是你知道吗?苏轼还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吃货”,这也是他招大家喜爱的原因之一

了解东坡先生的人,戏称他为“北宋第一吃货”,甚至说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会吃的文人。但凡中国文人都有“君子远庖厨”的传统,可苏轼偏偏以“吃”为好,他的一句“自笑平生为口忙”完美诠释了他“吃货”的头衔。他一生多次遭贬,早就看透了世间的人情世故,也许正因为如此,生性豁达的他寄情生活。三番五次的被贬,恰使他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可谓是走一路,吃一路

很多美食喜欢“傍”历史名人,其流传典故大多牵强附会。然而大名鼎鼎的“东坡肉”、“东坡肘子”的典故却是真实的!苏轼在杭州时,元祐五年五、六月间,浙西大雨,太湖泛滥。苏轼指挥疏濬西湖,筑苏堤。杭州百姓感谢他,于是过年时大家就抬着猪和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指点家人将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然后分送给大家吃,这就是东坡肉的由来。像四川眉山的东坡肘子、湖北黄州的东坡芽脍、东坡饼和东坡豆腐,这些到现在还受民间喜爱的美食都是苏轼直接或间接独辟蹊径创造出来的。

东坡先生还将美食写进诗中,并写的有滋有味。用诗词记录了很多美食,饿了写诗,吃开心了也写诗。最有名的那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正是苏轼被贬岭南时写下的诗句。那时他已59岁,被贬到这“瘴疠之地”,却意外爱上了荔枝,爱上了岭南的山水,倒还真符合他超然自适的性格。读书时语文课本上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你可知这短短的七言绝句包含竹笋、肥鸭、野菜等美食连有毒的河豚也不放过春天来了,别人赞美的是美景、好气候,可东坡先生念念不忘的却是春天的美味啊!“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作为吃货,东坡先生还很爱分享,竟在诗里嘱咐别人,吃橘子才是一年中的大事!多么可爱的大文豪!苏东坡不仅喜欢吃猪肉、饼和豆腐,还喜欢吃竹笋、河豚、荔枝、橘子……皆有诗为证。

要说苏轼“吃货”的巅峰期,还是他在黄州的时候。黄州,也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紧邻长江,自古为楚地,比较富庶的鱼米之乡。他在《初到黄州》一诗中写道:“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初到黄州的苏轼心情是既复杂又矛盾的,年轻时的抱负成泡影,如今疲于四处奔忙,大事无成。本来还低落着的心情却因忽然想长江里的肥鱼山中的竹笋而欢快不少,这种乐观面对挫折,随缘自适的精神,是东坡先生为人称颂的!他在黄州的故事还很多。据说,他到了黄州之后,发觉当地的猪肉很便宜,但当地人却不太会烹饪猪肉,于是东坡先生就发扬吃货精神,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他还为此专门写了《猪肉颂》:“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因为喜欢吃,写出了烹饪指南,这是怎样一种“吃货”精神啊!

苏轼被贬海南儋州时,也有关于“吃”的故事流传下来。明代陆树声写的《清暑笔谈》就有一段记载了东坡先生在海南的故事:“东坡在海南,食蠔而美,贻书叔党(苏叔党,东坡第三子)曰: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 苏轼初到海南,发现海南的牡蛎很好吃。于是他立即写信给他儿子,让儿子不要告诉别人以免他人来分食。当然这只是野史中的记载,真假难辨,可是这样可爱的苏大学士更让人喜爱不是吗?

“吃货”有一个好特性,那就是随意而安,有食足矣。苏轼正是如此。他一生仕途坎坷,命运多舛,总处在颠沛流离之中。可面对逆境,东坡先生却以平静、旷达的胸襟对待,泰然处之,超然自得。我认为,正是他对人生困境这种乐观积极的态度,对社会和现实深刻的思考和超脱的认识,才留下这么多光彩夺目的文学作品。后人敬仰苏轼,不仅是因为他写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样豪放的名句,更是敬佩他“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崇高境界!




 


联系我们 | 集团邮箱 | 人才招聘 | 企业邮局
椰树集团 版权所有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路41号 信息中心更新维护
电话:0898-66796000-5110 传真:0898-66796000 琼ICP备050025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