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奋斗历程中,涌现出许许多多英雄人物,他们英勇无畏、舍生忘死,为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们的英勇事迹,成就了一部部红色经典故事,永远激励着我们。
著名红色经典小说《小城春秋》便是其中的一部,作者高云览主要根据发生于1930年的“厦门大劫狱”撰写而成。该小说塑造了李悦、吴坚、林书茵、丁剑平、四敏等一群具有共产主义理想和爱国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由于叛徒出卖,吴坚被特务抓捕入狱,监狱内还有多个“政治犯”,均为我党优秀同志。为了营救监狱内的同志们,李悦、吴坚等五人精心策划了武装劫狱方案。主审吴坚的“处长”是十年前被吴坚救过的赵雄。赵雄处心积虑地跟吴坚提起过去的旧人旧事,并大发“友谊至上”的议论,企图说动吴坚开口,还说他可以随时扔掉国民党不干,为什么吴坚就是不能扔掉自己的党?吴坚的回答是“我就是磨成了粉,也不能扔掉”。吴坚反倒巧妙地利用赵雄所谓的“友谊至上”,趁机跟他提出了“改善监狱待遇”的建议,为以后集体越狱成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终,与外围同志里应外合,成功营救出被捕的40多位同志。这就是震惊全国、举世罕见的“厦门大劫狱”,此事充分体现了革命先烈们英勇无畏的精神和智慧,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雄才大略。
小说中的吴坚在现实中的原型是海南籍革命烈士王海萍(原福建省委书记)。据王海萍纪念馆(位于长流镇堂善村)馆内的图文专题介绍,王海萍1904年出生于海南琼山县第三区那流墟(今海口市秀英区长流镇)堂善村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王海萍聪颖好学,自小便有“那流才子”的美誉。他为福建省委起草《为平和暴动告工农兵群众》《致平和工友农友书》,热情讴歌和支持平和农民武装暴动。平和武装暴动虽然失败了,但它点燃了福建西南部农民武装斗争的烽火。文武双全的王海萍不仅能执笔当枪,通过创办刊物等形式积极宣传我党主张和宣传革命思想,还能上战场冲锋陷阵,让敌人惶惶不可终日。他参加了北伐战争、八一南昌起义和配合毛泽东、聂荣臻等率领的东路军解放漳州城等重要革命活动。1932年6月,由于叛徒出卖,王海萍在秘密接头地点厦门中山公园被捕。被捕后,无论敌人如何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他始终宁死不屈,宁愿牺牲自己的性命以保护党组织、保护革命同志。不久惨遭敌人杀害,时年28岁。福建党组织在悼念王海萍牺牲时指出:“王海萍是忠实的无产阶级战士,尽了他最后的天职。他的牺牲是福建党组织的一个不可抚摸的巨创,我们行列中一个不可填补的空隙”。1951年,海南琼山县人民政府把“功在人民”的纪念匾送到王海萍烈士家里。1957年,中央人民政府向王海萍家属颁发了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的“永垂不朽”光荣纪念证。王海萍先烈是我们海南人民的骄傲。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心讲好身边的红色故事,弘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精神,永远跟党着走。用红色的激情去拥抱时代、拥抱事业、拥抱生活,让红色基因世世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