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业繁重、环境封闭成为我高中三年的关键词,学校周边没有触目可及的繁华,绝大部分是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的场所。只有一家书店,店内摆满了许多需要认真品读才能领会其中真谛的书籍。店主是一位年过半百的儒雅亲和的老爷爷,和他交谈填补了我许多领域的知识空白,是我课余生活的一大乐趣。据说老爷爷毕业于中国国防科技大学,他一生有很多有趣的人生经历,我却再也无从知晓,因为我毕业了。
《平凡的世界》是在他老人家那淘到手的宝贝。我在高考结束后的暑期里仔细阅读了这本书,大学期间又间断性的复读几遍,直到现在重新品读,又有了不一样的体会。
该书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作者路遥以描绘孙家两兄弟——孙少平、孙少安的人生为主线,刻画了当时陕北社会各阶层普通人的形象。
哥哥少安是个有担当的“老黄牛”。因为家境贫寒,难以支撑子女的全部学费,所以他毅然放弃自身已取得的高中就读资格,选择跟随父亲一起打工贴补家用,供弟妹上学。他与润叶是一对情深意笃的恋人,因为顾虑双方家境悬殊,所以痛定思痛后放弃了润叶,迎娶秀莲,彻底断绝自己和润叶在一起的念想。因为“淋过雨”,所以“想为他人撑伞”,他破天荒地筹集资金开办起属于自己的砖厂,聘用村民做工,以一己之力帮助村民提高生活水平;但因用人不善导致砖厂破产,后来凭借家人的借款结清村民工钱。依靠勤劳与智慧,砖厂重新“站起来”,最终受政府表彰,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
在我看来,少安的遗憾,其一在于他最初心动之人而非最后相守之人,相守之人——秀莲却在他事业正辉煌、名利双收时吐血晕厥,随后查出身患癌症。一起打拼而来的幸福未能让妻子享受多久,孩子亦失去了母亲的关爱。
其二在于他理解了圣贤书中“达则兼济天下”的悲悯情怀,并积极实践,却遭受了破产的沉重打击。他扶持一众村民在砖厂就业,但聘请工人的标准选择了“唯亲”,而非“唯贤”。妻子提醒他有些村民做事不认真,他却说“都是邻居”。他对个别村民危害砖厂的行为视若无睹,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砖厂的破产。老好人的思想不能救自己,亦不能救他人。
其三在于他因为家境被迫放弃继续读书深造的机会,缺乏丰富知识武装头脑,才会在往后的砖厂事业中无法辨别师傅是否专业,从而聘用“半吊子”的烧砖师傅,并将核心资金全部交付给他,造成烧制的砖头质量奇差、难以补救的局面。加之没有及时观人于微,在烧砖结束后未对遭受责骂的师傅实行有效控制,致使其成功卷款而逃,徒留巨额债务,生生压垮了砖厂。
令我格外动容的,是他在自知知识水平有限的情况下,仍愿意拿出自己的所有去支持思想更开阔、甚至在当时看来想法有些“离经叛道”的弟弟少平的行动。我认为少平能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理想离不开哥哥少安和家人的支持,少平的肆意是站在少安的肩头上获得的,所以我更偏爱少安。
少时的我看完《平凡的世界》后诸多心疼无奈,多想作者给少安一个再美好一些的结局,让他的遗憾少一些。
今时的我明白,少安的遗憾是亿万苦难群众的遗憾,他的奋斗史更是中国发展史的缩影。遗憾的存在就像月有阴晴圆缺,你所盼望看到、得到的不一定是当时呈现的状态。正因人生有遗憾,才促使人更加珍惜所拥有的,努力争取未知的美好。
路遥曾在小说《人生》中引用了柳青的话,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看法:“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们往往面临着很多艰难的抉择,尤其是年轻人。每一个选择都可能有后悔和遗憾,但若是努力过,奋斗过,我们总能从后悔和遗憾中汲取再生的力量,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实现青春绚丽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