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土生土长,没有见过什么世面的文昌人,现在才知道亲戚的村里有这么好的民宿,地点在文昌文教水吼村。在我的印象中,它有过被央视取景拍春晚节目的荣耀,其他一无所知。
这家民宿叫做和光海岛侬家民宿,每年春节都被文昌电视台采访,前来玩耍的游客络绎不绝。据说湖南卫视策划的《披荆斩棘的哥哥》这个节目还想把这里作为综艺取景地。
我很幸运,在一次机缘巧合下,参加友为青年读书会就被主理人邀请去体验民宿生活。同行者有8人,于2023年4月1日下午前往文昌文教水吼村。
体验了一把赶海,真的是好新鲜又快乐。穿上防护服和救生衣,坐着类似小时候妈妈接我和小伙伴放学回家的三轮车,塞满一车就出发。上了船,看着两岸连绵又挺拔的树木,一望无际。树上栖息着许多白鹭,船开过惊动了它们,一大群鸟都飞走了,它们飞的方向和船行驶的方向一致,造型颇像一条条白色的哈达,仿佛是在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有些白鹭整齐划一地飞翔,有些零星一两只、两三只分散地飞着。
在船行驶的过程中,我把手探出去感受海水的温度,清凉又舒柔。船开过的每一个地方,都荡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水波。偶尔会看到几间村民搭的木屋,配上海水静静流动的声音,我突然能够意识到梭罗当年执意在瓦尔登湖搭建房屋的心态了。一百多年前的工业革命时代,他远离城市的喧嚣与嘈杂,在瓦尔登湖河畔住了长达两年半的光阴,独自一人,搭房子、捕鱼抓虾、耕耘劳作,沉思写作。安顿自己的内心世界,找到充盈富足的自我。要是以后能够在海上搭个看书的地方,吹着海风,听着海水这种白噪音,午后喝着一杯奶茶,这样的日子,岂不美哉?
船行驶了好一会儿,终于到达抓螺的地方了。下船后,海很快漫到了臀部。脚下的淤泥有一股强大的吸力,踩下去很难拔出来,好在我们人多,可以三三两两互相手挽着手走,否则很容易摔倒。团建有这种活动肯定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我们一行人其实没有很熟悉,此时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大家能够一起克服困难,继续前进,真的是友情迅速升温和破冰的绝妙时刻。
很快,我们来到了挖螺的地点。把铲子插入浅浅的水中,拔去漂浮在泥土上的海草,刨去些许泥土,感受有硬物存在,这些硬物很可能就是螺。海草很多,遮蔽了视线,缠住了铲子。铲会被这些东西勾住,很多螺就藏在下面,像寻宝一样,找呀找,挖呀挖,挖到一颗就开心得要死,蛤蜊真的好大,像三岁孩童的拳头那么大。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们转移阵地去另外一个地方抓螃蟹。有经验的人说螃蟹藏在树根那里。可是我运气太差,没有看到一只螃蟹。树根处的坑一个个被我用大剪刀挖过,但就是看不到螃蟹。后来我们决定放弃抓螃蟹,原地返回。
虽然最后没有抓到螃蟹,但有一个意外的惊喜!返回的路上,碰到一块地,这里螺很多。随便用脚踩下去,就能感受到好多螺的存在。用铲子挖开泥土,一抓一大把,太快乐了!
满载丰收的喜悦,我们回到民宿。晚上,享受了一顿巨棒的晚餐。摆满了长桌的美味:螃蟹粥,味道真的又香又鲜!螃蟹鸡肉煲,蟹壳煮的很软,一咬就碎,可以很容易吃到肉。还有软软的鲜虾,煎得焦酥的鱼,清补凉、炒粉和凉拌黄瓜,既好吃又入味!来自原生态大自然的馈赠,成功虏获了我的胃。有人锦上添花,端着蛋糕上来,原来是一位陌生的朋友庆生日。真是有缘,虽然我们素不相识,但有精致的长桌、美好的氛围,舒缓的音乐、柔和的灯光烘托下,我们发自内心地唱起了生日快乐歌,一起祝福他。晚餐结束后,就要洗洗睡了。民宿房间整体设计简约精致,室内整洁舒适。这一夜睡得很舒服,早晨起来神清气爽。
第二天,我们聚在一起交谈,知道了民宿老板琳姐的故事。现在做的有多么成功,当初开头的时候就有多么的举步维艰,团队就只剩下她一个人留在海南了。她花了一年的时间才真正让村民相信她,把她当自己人。除此之外,她还有很多的故事,有机会再听她细说。
吃中午饭时,我们尝到了自己抓的螺,肉质紧实鲜美,吃着自己辛勤收获的劳动果实的感觉真好。后来,琳姐带我们去参观一些具有文昌特色的屋子,行走在弯弯绕绕的乡间小路上,伴随着阵阵微风,欣赏沿途的风景,真的太惬意了。参观的这些屋子,我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我们的村落也是这样的,但是不如这里。这个村庄能够在发展过程中做到既能保留着传统的乡村特色,又增添了有时代色彩的商业气息,两者相得益彰,实打实的为村民谋福利。
转眼间,体验民宿生活的经历已经过去了4个月。我至今仍然会想念这些美食美景,也会想念那只让我克服心理恐惧去触摸的可爱又机灵的巴吉度猎犬花花。盼望着有机会再去体验一趟。